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國家對環保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
從2007年開始,環保支出科目被正式納入國家財政預算。
“十五”期間,國家加大了環?;A設施的建設投資,有力拉動了相關產業的市場需求,環保產業總體規模迅速擴大,產業領域不斷拓展,產業結構逐步調整,產業水平明顯提升。
到2012年發布《環保裝備“十二五”發展規劃》文件、2017年發布《關于加快推進環保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文件后。
今年,由工信部牽頭制定的第三個指導環保裝備發展的專項政策文件《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2-2005年》已經發出,《規劃》提出了“十四五”行業發展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行動計劃和保障措施,為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
《行動計劃》根據總體目標要求,結合環保裝備制造業各細分領域技術裝備發展以及我國污染物治理特點,在科技創新、產品供給、產業結構、發展模式四個方面制定重點工作。
即科技創新能力提升“補短板”行動、產品供給能力增強“鍛長板”行動、產業結構調整“聚優勢”行動、發展模式轉型“蓄后勢”行動。
創新能力補短板
Olympic Winter Games
回顧環保裝備發展歷程,只有短短的四十余年,而環保裝備制造業,是支撐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的基礎性產業,在行業產值增長的同時,環保行業長期積累的體制機制矛盾也集中爆發。
企業“大而不強、小而不專”,產品結構性短板日益顯現,行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突出。主要表現為三個不適應:
雖然說,現在國產裝備已經基本滿足國內需求。
但是在面對嚴格的環保標準和復合型污染下,相比于以前核心技術的由外引入,再消化吸收的方式已經行不通了。
尤其是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要求出來,更加反映出技術儲備的不足。
這就要求企業做到自主創新,向大而強,小而專的方向走。
從制定的行動計劃可以看出,其一是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其二是推進共性平臺建設,加大對創新資源的整合力度。
建立起優勢互補,利益共享的創新平臺,為技術研發提供支撐,裝備制造創新為主,對創新裝備的可靠性開展檢測分析,支持搭建產品驗證平臺,為成套裝備攻關打基礎。
同時鼓勵環保裝備龍頭企業起到帶頭作用,組建產學研用共同參與的創新聯盟,集中力量解決區域性環境治理熱點,難點問題。
其三是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朝著合作建立創新基地,科技成果產業孵化平臺,搭建產品研制的橋梁的方向,優化配置資源,降低成本,有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